——訪中信重機中心醫(yī)院腔鏡外科主任史建安
11月4日,是家住信陽地區(qū)光山縣的李女士從中信重機中心醫(yī)院痊愈出院的日子。臨行前,她拉著腔鏡外科主任史建安的手再三稱謝。原來,58歲李女士以“間斷性右上腹痛一年”為主訴于10月30日住進中信重機中心醫(yī)院腔鏡外科,被確診為膽囊結石。次日上午,李女士被送進手術室,由腔鏡外科主任史建安、麻醉科主任唐文敏等人為起實施“經臍單孔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”獲得成功。醫(yī)務人員為李女士成功摘除患者功能已經喪失的膽囊,并取出多枚直徑5毫米至10毫米的結石。
史建安主任說,目前,膽結石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兩類。非手術療法主要有溶石療法、接觸溶石、體內接觸碎石、中醫(yī)藥溶石排石4種,手術療法主要有傳統(tǒng)開腹手術切除膽囊、開腹探查膽管取石、腹腔鏡微創(chuàng)切除膽囊、腹腔鏡微創(chuàng)保留膽囊、腹腔鏡聯(lián)合纖維膽道鏡膽管探查取石5種。由于非手術治療時間長、費用高、療效差、不徹底、復發(fā)率高,傳統(tǒng)手術風險大、創(chuàng)傷大、恢復慢、費用高。隨著腔鏡技術在外科的運用,膽結石病治療已告別開刀時代。近年來推出的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具有很大的優(yōu)越性,也是目前膽結石病治療的“金標準”。腔鏡手術是將10多厘米長的切口縮為只有1厘米的皮膚小創(chuàng)口,做手術從此不再大傷元氣,也不會在身上留下難看的疤痕,大大降低了切口感染、切口疝、肺部感染等并發(fā)癥,一般術后3天即可出院,1周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,綜合費用明顯降低。
何為單孔?史建安主任說,目前我們?yōu)槔钆窟M行的這種“經臍單孔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”是在以往腔鏡微創(chuàng)治療膽結石手術的基礎上發(fā)展而來的,是目前比較先進的手術方式。它是從患者臍部切一小口,放置腹腔鏡手術器械,取出結石并摘除膽囊,對直徑較大的結石則粉碎后取出。由于這種手術是通過患者臍部進行的,患者體表不會出現傷疤,所以這種手術開展后立即受到患者的歡迎。
談起保膽,史建安主任說,膽囊位于人體的右上腹,附著于肝下,經膽囊管與膽總管相通,具有貯存、濃縮膽汁和調節(jié)膽道壓力的作用。一旦膽囊被切除,雖然肝外膽管和肝內膽管會有一定程度的擴張,具有代償膽囊貯存膽汁的功能,但仍會對消化功能有一定影響。由于膽管沒有濃縮膽汁的能力,稀薄的膽汁對脂肪的消化能力要減弱一些,患者在進食脂肪豐富的食物后可能出現消化不良的癥狀。因此,對膽囊結石的患者,決不能將膽囊一切了之。我們對年輕和膽囊無急性炎癥及膽囊功能無明顯損傷的患者,可實施保留膽囊取石治療,最大限度地保留有功能的膽囊,以維護患者機體消化系統(tǒng)的完整性和內環(huán)境的恒定性,讓更多患者享有健康的生活。 |